粽叶飘香迎端午 传统文化润童心
五月五,是端阳。门插艾,香满堂。
吃粽子,喝雄黄。划起龙舟庆吉祥。
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,
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——端午节。
为了弘扬传统文化,让横小学子了解端午节特别的文化内涵,丰富生活经验,开展了“粽叶飘香迎端午 传统文化润童心”系列祝福活动。
一、浓情端午,端午知识我知道
在集体晨会上,周火生主席给队员们普及了端午节的起源与典故,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挂香袋、饮雄黄酒、插菖蒲、采艾叶等,同时它还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。希望队员们能了解传统佳节,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争当新时代好少年!
同学们把端午习俗和精神的理解及领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,绘制出精美的端午画作,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二、浓情端午,乐玩习俗
包粽子,粽意你
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,学做端午彩粽。彩粽以五色丝线缠绕,寓意着驱邪避灾,吉祥安康。孩子们在纸壳内填入自己喜欢的干花和草药,再认真选线配色,细心编排,一只只小巧玲珑的彩粽便诞生了。它们有的活泼艳丽,有的素雅可爱,孩子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紧紧缠绕,在手工创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寓意。
佩香囊,常安康
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有襟头点缀之风。香囊内装有丁香、辟芷 、艾叶、菖蒲等香药,外包以棉麻或丝布,清香四溢。 一年级小朋友在老师、家长的指导下,用稚嫩的小手做出了一件件精致的作品。除了简单的三角形、正方形、圆形之外,还有别致的小葫芦,萌萌的猫头鹰,可爱的小金鱼.......家里用剩的流苏,废弃的纽扣,包装袋上的丝带等都成了孩子们创作的素材。他们用聪明才智变废为宝,将香囊做得惟妙惟肖。
挂艾草,传祝福
挂菖蒲,源于古代民间驱邪避疫的一种信仰。菖蒲,一种具有清香的草药,被认为具有驱邪、辟秽、祛病的功效。在端午节这一天,人们会将菖蒲挂在门前或窗户上,以祈求家庭平安、健康长寿。这一习俗代代相传,成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为丰富同学们的课外活动,同学们在家长们的带领下认识了菖蒲、艾草等绿植,并进行了编制,制造成了传统挂件,提高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,加强了文化自信,学习了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了亲子家庭互动。
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,同学们亲身体验,动手实践,通过做粽子、香囊、菖蒲等形式,让优秀的中华文化滋润孩子们的心灵,传承和延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和民族精神,增强文化自信,让华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远熠熠生辉。节日虽短,但传承与祝福将永远伴随着同学们成长。希望横小学子都能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健康茁壮成长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