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小学生心理护航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6-24 09:45:19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各位老师、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:

今年春节,一场疫情突如其来,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,大家从年初开始了隔离在家的生活,学生们开启了线上授课模式,五月份才开始陆续复学。如今,我国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,今天,我将给大家总结一下疫情期间的三个问题:

1. 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?

2. 为什么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出去?

3. 疫情下如何做好心理防护,提高心理免疫力?

第一个问题,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?

要知道新型冠状病毒,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冠状病毒。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的病毒家族,已知可以引起感冒、中东呼吸综合征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。冠状病毒很容易变异,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,也就是说它是冠状病毒变异后的新病毒。在较严重的病例中,感染可导致肺炎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、肾衰竭甚至死亡。他的可怕之处在于人传人。

第二个问题,疫情期间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?

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肺炎,分为空气传播、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三种传播方式。由于潜伏期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的难以排查,所以我们就很难知道外面什么人、什么地方是有病毒的,什么人、什么地方是无病毒的。所以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居家隔离,不接触任何人,就能大大降低感染率,形成自我保护。

第三个问题,疫情下如何做好心理防护,提高心理免疫力?

疫情面前,出现一些不同于平常的心理、生理、行为反应,是任何正常人都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,要正确看待。这些反应主要涉及情绪、躯体、认知、行为等几个方面。

情绪方面:出现紧张、担心、恐惧等情绪,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,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展为愤怒、抱怨、没有耐心;烦躁、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
躯体方面:出现无法控制的心慌、胸闷、气促、出汗、腹泻;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;头痛、精神性易疲劳;食欲减退;睡眠觉醒障碍;内分泌系统失调等。

认知方面:出现负性思维;不信任、怀疑;容易见个人的不顺心与疫情联系起来;压力增大;心态不稳定、脆弱、悲伤、患得患失等。

行为方面:出现回避、逃避行为;不愿与人交流,喜欢独处;发呆、麻木;反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,反复测量体温,反复洗手、消毒等强迫行为;冲动易怒,常发脾气等。

如有以上不适行为,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,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。

1. 积极面对,改变想法。换个角度看问题,会有不同的结果,现在很多省份的病例都已经治愈出院,全国的形式越来越好,我们应该好好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时光。

2. 关注正面,传递正能量。关注权威的事实数据,保持正确的认知思维,根据事实判断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。例如,每天的发病率、治愈率、生物制剂的新进展等。相信保护好自己,保护好家人,就是在为防治疫情做贡献。

3. 规律作息,列出计划。规律的作息是保持和提高免疫力的积极生活方式,很多学生认为假期里的学习生活不用受到规律时间的束缚,所以随意性代替了规律性,但是不规律的作息会削弱免疫力,建议大家吧每天要做的事情列个清单,逐一完成,体验完成任务的愉悦感。

4. 坚持锻炼,强身健体。与病魔的斗争需要科学,需要毅力,还需要过硬的免疫力,跳绳、踢毽子、仰卧起坐、健身操等运动,在家里都是可以进行的,现在的锻炼不但强身健体,还可以打赢这场防疫战,让我们下定决心好好锻炼,成为体魄强健的好少年。

5. 积极地自我暗示。相信隔离是科学合理、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解决方法。这个信念非常重要,能帮助自己更加镇定。

6. 宅出花样、宅出欢快。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,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宅在家里,就是对抗击疫情的最大支持,我们可以宅出新意,科学健身宅、孝老爱亲宅、读书学习宅、亲子游戏宅、发明创造宅、烹饪大师宅,安心宅在家里就是对病毒最有利的打击。

疫情面前,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。战胜疫情靠你靠我靠大家,众志成城、同舟共济,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!让我们为中国加油!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